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
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
《上海/2010世博会》旅游手记~(14)
《到上海看世博》,成了到中国上海旅游每个人的口号。 中国2010年,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博会。是中国人的傲和自豪。放眼上海世博会,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期待,尽管有人说《没去会后悔,去后更后悔》,我到世博会可以说《不看心不快,看了不遗憾。》常言说,内行看门道,外行看热闹。虽然是 马看花也算走进世界热闹了一回,领略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:“城市,让生活更好"。
世博的标志人物-海宝
世博园里到处都有明确的指示牌。
这是排队的人群,有站,有坐,耐性的等待,
就为了要进馆参观。
警民对垒?很紧张!不是啦,只是维持秩序,
不过立正的警员,很有专业的精神。
人山人海的世博会,几乎每个馆都是人龙。抱着既然进了世博园,就是要排队也要参观的心态,才能耐性跟着跟着队伍慢慢的往前挪动。铁栏杆,将人流限制在一个狭长的甬道内,几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,汗味儿、脂粉气;嘈杂声、音乐声,糅杂在一起,前后左右,全是人。 再加上随处可见的警察,武警、志愿者,挂着牌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引导、催促、喝斥,然后通过安检,才能进馆场。
不过立正的警员,很有专业的精神。
人山人海的世博会,几乎每个馆都是人龙。抱着既然进了世博园,就是要排队也要参观的心态,才能耐性跟着跟着队伍慢慢的往前挪动。铁栏杆,将人流限制在一个狭长的甬道内,几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,汗味儿、脂粉气;嘈杂声、音乐声,糅杂在一起,前后左右,全是人。 再加上随处可见的警察,武警、志愿者,挂着牌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引导、催促、喝斥,然后通过安检,才能进馆场。
好像一座太空馆的日本馆
要预约才能进的中国馆
人山人海的韩国馆
葡萄牙馆
像一幅大壁画的白俄罗斯馆

都是童话故事的壁画
澳大利亚馆是用耐喉钢建筑的
会根据大气湿度自行封密氧气
澳大利亚馆(AUSTRALIA)环形大剧场的演出
阿曼馆一景
具现代感的以色列馆
玉兔宫灯的澳门馆

印度色彩浓厚《印度馆》
米兰加保式建筑的马来西亚馆
热门的中国馆,台湾馆,必须预约,日本馆,美国、俄罗斯,沙特等场馆要排队也要等上几个小时,只好选择较小的场馆,进入大马馆,有个感觉可以做的更好,最遗憾我们马来西亚的盖章没有一个中文字。不能让中国人印像更深刻。
我们一行四人进世博馆三次,总共逗留了约22个小时,衝了27个馆。拿着世博护照参观再盖章曾添了我们参观的乐趣。世博会如同文化过山车,它让游客在短时间内浏览各国的风土人情。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,和过山车带来的感官刺激很相像
世博走一回,如同环游世界一圈,还是值得走一趟。
博轴,为半敝开式建筑。是一个多功能大型商业/交通综合体
主题馆一景
主题馆一景
尼泊尔馆的佛眼

我见证了27个馆,算是上海世博走一回啦!


订阅:
博文 (Atom)
-
朋友送了几颗羊角豆种子给我,说是特别种类,可以长的特长, 也没有特别用心就将它埋在厨房后园里。 忘了有播种这回事,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棵不知名的植物从泥土里冒了出来,两片小小的叶子似乎在欢唱生的喜悦!我瞄了它一眼,嘀咕着再看些日子,...
-
爸爸失了工作,四哥自 動 停 學 了,他希望我 和妹妹能多 唸 一些 書 ,另一方面 減輕 家 裡 的 負擔 ,他想 隨 著大哥到首都 當 小伙 計 ,他才十六 歲 。 母 親 幸 運 地 進 入 樹膠廠當 女工,爸爸成 為 管家了。他煮得一手好菜,他是能...
-
時光像流水,很快的假期又結束了。開学后我们又兴高采烈地上学去。同学们見了面,互相问好,談假期的生活,大家又談又笑显得很亲切。 新学年開始,我们升上四年級了,換了位新級任──杨老師。第一天上课,老师就對我们讲了一番話,他說:“同学们,你们又大了一岁,希望你们都...